绘就港桥新画卷 奏响奋进最强音
绘就港桥新画卷 奏响奋进最强音
永川日报记者 杨 雪/文 刘 灿/图
维邦纸业满负荷生产
吉美达生产线
臻胜包装
木业企业生产线
园区一角
公路四通八达
理文纸厂
笋桥片区
“十三五”,对永川高新区港桥产业园来说,是开拓奋进的五年。工业企业由23个增加到了128个,新增105个;产业园面积由9.7平方公里拓展到了12平方公里,产业园净拓展2.3平方公里;规上企业总产值由2015年末的130亿元增长到了2020年的200亿元,增幅达53.8%,累计新增产业工人8000余人。
“十三五”,对永川高新区港桥产业园来说,是创新进取的五年。园区始终紧跟经济形势新变化,勇于创新,不仅无中生有发展木业集群,更顺藤摸瓜壮大了纸业集群,上档升级了材料产业集群。先后引进吉美达、港澳嘉祥、泰石岩棉等一大批优质项目,实现产业能级跨越提升,再造一个“港桥工业”指日可待。
“十三五”,对永川高新区港桥产业园来说,是深练内功的五年。与汇智能源、国网电力公司成立合资企业,以区域性配售电业务为基础,为园区企业提供电能、热能、供水等能源产品;与交运公司成立合资企业,启动了四望山物流园建设;与理文公司合作,对永川港一期码头进行运营管理;要素保障不断完善。
五年来,永川高新区港桥产业园抓招商、扩投资、促转型,高质量发展态势得到持续巩固。
产业高歌猛进
“十三五”期间,港桥产业园以重庆理文公司为龙头,携手川渝地区28家纸业企业共同发展,生活原纸产能由11万吨增加到了55万吨,生活用纸产量由5万吨增加到了50万吨,纸产业产值由79.5亿元增长到了175亿元,增幅达120%,成功打造了永川第一个100亿级产业集群。
抢抓政策机遇,调整发展方向。抓住2016年来国家环保部“利剑行动”之机,分析了国家环保政策越来越严格、小型造纸企业逐渐淘汰出局、理文造纸市场空间扩大、产品量价齐升的有利形势,园区确定了紧紧依托理文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做全牛皮箱板纸、生活纸的纸产业发展规划,支持理文公司新上8条原纸生产线,扩大纸产业前端规模。
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发展效益。通过引入维达等28个川渝黔地区一二线纸制品后加工企业就地消化理文生活原纸的方式,使相互关联的企业聚集在一起,将理文在纸业界的品牌影响力、技术创新能力与生活纸后加工企业丰富的营销网络进行优势资源整合,不断增强纸产业链前端、中端、后端的协调性,有效降低原料、物流等综合成本483元/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蓝漂、维邦等6个纸业后加工项目已在园区另行购地扩大生产规模。
完善物流配套,拓展发展空间。采取先培育后建仓的模式,引进申通、菜鸟两大国内物流龙头企业,引导纸业企业利用成本优势,大力发展电商营销,促进“生产+销售”“制造+流通”的融合发展。2020年,理文及24家后加工企业线上销售订单达1000万单/月,月均销售收入超过4亿元,在天猫、淘宝等电商平台位居同类商品网络销量前列,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生活纸生产基地。
招商快马加鞭
2018年以来,港桥产业园从无到有,聚集了汇友家居、卓玛家居等34家木门、全屋定制企业,主要发展木业产业中后端高附加值产业链,累计协议出让土地994亩,产值约3亿元,新增就业1000余人。这是该产业园勇于创新,不断开拓招商新领域的成果。
建设进境木材口岸,将理文公司的自备码头纳入永川港区对外运营,设两个3000吨至5000吨级泊位,年吞吐能力100万吨。锯木、人造板等生产原料可直接通过水路运输,相比公路运输每立方米可便宜220元,并出资修建了进境木材检验检疫监管区,成功申报海关监管场所行政许可,打通了通关便捷通道,不断扩大区位交通和产业基础优势。
引入企业集聚发展,抽调10余名骨干力量组成木材项目招商组,先后赴佛山、成都等地拜访全屋定制、智能家居项目150余次,接待回访客商80余次。截至目前已引进企业34家,全部达产后,预计将形成年产150万套木门、30万套全屋定制家具的生产能力,将占重庆门业市场的20%。
突出园区品牌效应,引进汇友家居、乔治伯爵、德统门业等5个核心竞争力强的木材产业重庆前10强企业,打造资源相对优势洼地,吸引高附加值企业主动向园区聚集,目前在谈项目超过30个,形成了招商引资与补链强链的良性循环。
完善木材产业链条,立足园区港口资源、产业基础和交通区位优势,计划引进一批原木贸易、板材交易市场等木材产业前端项目,形成从原料采购—产品加工—展示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服务提质增效
“企业留不留得住,关键在服务。”港桥产业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区严格落实“做的比说的好”工作理念,建立项目秘书制,“一对一”服务企业建设,实行开工—建设—投产一条龙服务。
签约项目早落地。园区加强与朱沱镇政府的沟通协调,建立了工作协调联动机制,推进实施3000余亩土地的拆迁工作,促进50余个新签约项目早落地。
落地项目早开工。园区将在建和新开工企业的促建责任落实到人头,加快企业环评获批、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等资料过审进度,推动60余个落地项目早开工,并依托QQ、微信等网上交流工具,搭建政企交流服务平台,将区住建委、区生态环境局等与企业密切相关的政务资源进行汇集,有效加快企业环评获批、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等资料过审进度,仅2020年就及时办证办件50余项,促进仙泽电力设备等10个签约项目在20天内开工。
开工项目早投产。园区累计完成项目的土地招拍挂,协调解决企业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水电气等问题660余项,推动70余个项目早投产。
兑现优惠政策。结合全区的“四帮一体验”活动,加强对企业服务中心相关人员的培训,使政策落地。“十三五”期间兑现优惠政策73项,涉及金额18696万元。
服务企业运营。按分片包企的原则,将70余个投产企业运营服务责任落实到人头,定期召开企业座谈会,及时分析研究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250余件。比如: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园区把理文公司年吞吐能力100万吨的自备码头作为永川港一期码头对外运营,相比公路运输每立方米可便宜220元,同时积极推进用电体制改革,以区域性配售电业务为基础,为园区企业提供电能、热能、供水等能源产品,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提升企业生产效益。
港桥产业园还紧扣产业发展,统筹规划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以既不超前也不落后为原则,加快了水、电、气、道路、通讯、污水处理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承载力进一步增强。完善了园区路网,港桥大道、港桥工业园拓展区等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新建道路长达20.57公里,园区道路由一横两纵增加到三横四纵,形成了以港桥大道、理文滨江路为主,笋桥主干道、西三环高速为辅的园区道路骨架。集中污水处理,新建笋桥拓展区、新格支路等污水管网2.3公里,新建检查井110座,新建一体式预制泵站一座,同时对收回的污水处理厂完成了技改工作,新增气浮机、超声波液位计、在线监测仪器等27项设备,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达标排放率达到了100%。推进售电改革,与国电投公司合资成立渝西配售电公司,承接国家电力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工业用电平均电价由0.75元/千瓦时降低到了0.65元/千瓦时以内,同时引进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对渝西配售电公司进行改革重组,推进松溉电厂35万KW热电联厂项目,为园区企业提供电能、热能、供水等能源产品,进一步降低企业能源使用成本,提升园区比较优势。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回眸“十三五”,港桥产业园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坚持实谋至上、实干至上、实绩至上,通过对主导产业链条缺失环节和关键环节的重点招商,带动上下游企业和配套项目进入,不断延伸后端高附加值链条,提升高质量发展质效,园区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
展望“十四五”——
顺时应势 求新思变
“十四五”期间,港桥产业园将按照永川区“一二三”发展思路,坚持“两眼向外”,进一步优化纸业产业、完善木材产业、壮大材料产业、在智能制造上取得新突破、在物流产业上取得新进展,并立足园区环保规划,在城建、商贸产业和工业旅游产业上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到2025年,园区总产值达到750亿元。其中工业产值600亿元,包括纸及纸制品产业达到250亿元,木及木制品产业达到150亿元,新型材料及智能装备产业达到200亿元;物流产业100亿元,工业旅游产业50亿元。预计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00个,其中投资100亿元企业1家、投资50亿元企业2家、20亿元企业5家、10亿元企业10家、1亿元以上企业135家,合同引资550亿元,带动就业10000余人。预计到2025年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2.7亿元;本级财政收入达到10.1亿元。
在纸及纸制品发展方面,按照提升产品品质、做大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完善综合配套总体思路,巩固纸浆、牛皮箱板纸、高档生活用纸,重点发展厨房纸、书画纸、热敏纸、包装纸箱、特种纸等系列产品。通过新项目的引进,存量项目的优化,打造从原辅料采购、物流配套、彩印包装,到产品初加工、深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到2025年,在现有18万吨浆、55万吨卫生用纸的基础上,力争再建成15万吨植物纤维、30万吨卫生用纸,打造一线卫生纸品牌10个,二线卫生纸品牌30个,打造亚洲最大的单一卫生纸生产基地,竹浆纸全国占有率达到50%。
在木及木制品发展方面,全力打造进口木材、集散、木材深加工、家居配套等木制品全产业链。围绕全屋定制、智能家居、健康床垫沙发、高端实木家具等产业补链建群,大力承建木材交易市场,实现木材企业就地取材。快速集聚企业、做强产业链、做大产业群,建成西南木材加工、制造和集散基地。
到2025年,特色轻工业实现产值400亿元。
在建筑材料发展方面,发展新型建筑保温材料、预制装配式建筑材料、高级节能环保幕墙、金属桥架等建筑材料产业。依托泰石岩棉、特川建材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新型节能、隔音、防火门窗及配件开发与生产;通过采用招商,鼓励发展节能环保材料预制装配式建筑构部件等领域做大建材产业。
在化工发展方面,全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型化工聚集区。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理念发展,在长江主干流5公里以外,规划建设5平方公里的化工产业集聚区。积极承接四川、重庆化工产业转移。重点发展石化(天然气)、有机化学(水性漆)、医药、锂电、能源化工,配套发展化工仓储及物流。
在再制造发展方面,做强再制造产业,实施高端再制造、智能再制造、在役再制造,推进产品认定,促进再制造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扩大新格再生铝、交运新天地等龙头项目建设,进一步发挥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引领、聚集作用。做大再生资源电子交易平台,推进再生资源实物交割仓库、交易市场和物流配套建设,健全前端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优化电子电器、汽车、塑料等废旧产品拆解、归类、溶解、提纯还原等工艺,做强中端再生制造。鼓励再生资源项目延伸生产制造链,重点发展电子元件、汽车零部件等再制造,实现终端循环利用。
到2025年,新型材料业实现产值200亿元。
在“朱松一体化”发展方面,创新思路,抢抓机遇,构建立足渝西,辐射川东南、黔西北的工业旅游基地,将工业旅游融入“朱松一体化”发展规划,以工业旅游连接松溉古镇游和朱沱现代小城市,推动永川南部副中心建设。松溉镇结合旅游发展和小城镇建设,发展以古镇旅游、休闲娱乐为主的旅游经济。港桥产业促进中心依托理文造纸打造造纸博物馆和工业产品展示平台,将松溉电厂打造成工业旅游景点,形成餐饮、会展、观光为一体的滨江工业旅游带。朱沱镇着重优化基础设施等城市配套,服务园区、港区周边人口,打造集购物、住宿、餐饮、娱乐、商务、教育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元化城市。力争到2025年,建成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8万人的永川南部副中心。
在物流发展方面,打造港桥现代物流产业园基地。依托永川港、成渝铁路、重庆三环高速公路,充分发挥公铁水联运的交通优势,通过进境木材检验检疫及海关监管场所的设立优势,建设加工木材及石材贸易市场;培育壮大现代物流基地,采用招商引资,建设集多式联运、仓储配送、临港加工、展示交易、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长江上游重要的联运港口、重庆市西部最大的现代综合物流园,深入推进园区与重庆交运集团合作建设港桥现代物流产业园项目;依托理文卫生纸及纸业后加工等电商业务,培育建设区域分拨中心,增强港桥产业园对渝西、川东南、黔北的邮件、快件及商品的集聚辐射能力。通过快递业引领电商业集聚,建设信息中心、分拨中心、物流配送的供应链体系,打造“快递电商产业园”。
到2025年,服务业实现产值100亿元。
在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方面,结合园区热电联产的能源优势和水公铁多式联运的交通优势,重点发展金属制品、普通机械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制造等行业,尽快在装备制造领域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
到2025年,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产值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