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部率先崛起
努力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部率先崛起
——永川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综述
永川日报记者 彭禹乔
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明确了目标、提出了要求,这片土地未来的发展有了新定位和新路径。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既要抓两头、又要带中间,在做大做强重庆、成都两个“极核城市”的同时,还需要若干个“城市点”来支撑,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永川地处成渝地区的“中轴”线上,无论是从过去的历史、既定的区位,还是从现在的基础、发展的态势来看,助推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西部职教基地、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既是永川当仁不让的责任与使命担当,也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永川过去是地级行政中心所在地,现仍拥有各类片区机构63个、科研机构和技术中心24个,拥有全市面积第二大的国家高新区和管辖服务片区业务的海关机构,具备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的基础优势。
区域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的优势愈发显现。境内已建成和规划建设的高速公路达到9条,是重庆主城以外首个拥有高速环线的区县。成渝高铁和渝昆高铁过境永川并设站,推动永川加快迈入“20分钟重庆、1小时成都、2小时昆明”的高铁时代。正在建设的长江朱沱港区建成后,将成为长江进入重庆的第一个3000吨级深水港。大安通用机场于去年底建成投用并成功首飞,初步形成了“公铁水空”立体交通体系,将加速人流、物流、信息流向永川集聚。
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初步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特色轻工、能源及新材料、智能装备和大数据六大主导产业,重庆云谷·永川大数据产业园是全市规模最大的大数据产业基地。从2016年开始,永川GDP总量全市排名每年提升1位,已手握千亿级俱乐部的“门票”。今年前三季度,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经济变动等宏观环境的影响下,永川依然保持蓬勃发展态势,实现GDP增长3.7%,增速列全市第2,招商投资考核排名主城都市区第1,持续呈现出指标向好、结构向优、动能向新的良好态势。
永川是全国知名的职教城。现有职业院校17所、常年在校学生14万多人。每年向社会输送3万多名技能人才。永川商贸发达,城市精美大气、功能完善、生活便利,有两家三甲医院、两家二甲医院,住院病人有40%以上来自周边区县,吸引了北银村镇银行重庆总部等近20家区域性总部先后入驻,外地人在永购房比例达30%以上,2018年成为人口净流入城市。
历史发展、区位交通、产业实力、职教优势、城市建设等多方面形成的优势,为永川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部率先崛起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4月7日和13日,四川省泸州市党政代表团、四川省自贡市党政代表团先后来永考察,分别同永川签订了《共建川渝合作示范区2020年行动计划》、合作备忘录等,明确将与永川进一步加强战略协同、规划衔接、政策沟通和工作联络,确保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协同协作、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7个领域51项合作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推动川渝毗邻地区融合发展积累经验、展示效果。
为使各项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开展,永川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任副组长的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了七个专项工作组,并出台了《推动与友邻地区加快融合发展工作方案》,明确构建“4+N”融合发展体系。还与泸州市建立了党政联席会议、常务副市(区)长协调会议、专项工作组、联合办公室等四项工作机制,共同开展了推动国土空间规划一体化、综合交通互联互通、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打造汽车产业集群对策研究等15个课题调研。
今年4月23日,永川区委召开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全面实施永川“一二三”发展思路,明确了“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一大目标,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节点、重庆主城区战略支点”两大定位,突出“推动产城景融合发展”三大任务,为永川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明确了方向,也是永川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具体举措。
将《规划纲要》“任务书”变为“施工图”,永川加快了行动步伐。目前,永川正集中力量规划建设城东生态科技城。该区域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承载人口30万人,将突出科技导向、生态本底、人居核心的理念,围绕产业创新、医疗康养、职业教育、文旅融合等,进一步强化高端要素资源集聚配置,打造成为永川高新区的核心区、川渝合作示范区的先行区、永川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样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