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幼儿子为父捐骨髓,鼓励其坚强活下去
年幼儿子为父捐骨髓,鼓励其坚强活下去
——记永川区2020年度“感动永川人物”候选人、子庄小学四年级学生张如峰
永川日报记者 钟 梅 文/图
为父亲捐献骨髓的10岁男孩张如峰。
10岁的男孩张如峰是子庄小学四年级二班学生。今年1月前,他原本与其他幸福家庭的同龄人一样,每天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不料今年1月3日,张如峰的爸爸张伟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家人的幸福戛然而止。
8月28日和29日,在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的隔离移植舱内,深红的骨髓和造血干细胞血浆通过输液管流入命悬一线的张伟体内。而这两袋给予他“重生”希望的骨髓和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正是他10岁的儿子张如峰。
10月29日,记者来到张如峰家中,听其奶奶李祥菊讲述孙子张如峰为病重儿子张伟捐献骨髓,鼓励爸爸坚强活下去的故事。
突发咳嗽,张伟查出患有白血病
35岁的张伟是板桥镇高洞子村人,他和妻子牟明密都是阳光保险的业务员,两人育有两个儿子,和张伟的父母租住在金科中央公园小区。虽然家庭条件一般,但一家人的生活也其乐融融。
去年12月中旬,张伟出现感冒咳嗽症状。因平时感冒几天就会自己好起来,便没有多想。今年1月2日凌晨,张伟发高烧到区人民医院检查,结果显示肝有些肥大、血小板偏低。没想到早上医生便说张伟的血液有问题,建议去重庆的新桥医院复查。第二天一早,张伟和妻子赶至新桥医院。3日,张伟的骨穿结果显示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看到这个诊断结果,一家人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
“张伟这么年轻,身体一直都很好。刚开始以为是普通的感冒咳嗽,我们谁都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谈到儿子的病,李祥菊忍不住边说边落泪。
随后,在医生的建议下,张伟开始接受化疗。接下来的1至5月,张伟都在积极做化疗。为了照顾病重的张伟,牟明密也没有到单位上班了,更别说回家见孩子了。为了不让两个年幼的孩子知晓家里的变故,一家人都瞒着实情。
突然有一天,很长时间都没有见到父母的张如峰感到事情有些不对劲,便向奶奶李祥菊问起父母的下落。起初,李祥菊告诉张如峰,他父亲张伟只是感冒了在重庆住院。后来,经不起张如峰的追问,李祥菊才不得不把张伟得重病的事和盘托出。
“爸爸生病了,一开始我很担心他,然后我发现妈妈也不见了。后来,奶奶告诉了爸爸的病情,通过和爸爸视频,才发现爸爸这个病太严重了。”回忆起爸爸生病时的样子,张如峰的眼睛湿润了。
匹配成功,让全家人看到了希望
“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医生说张伟的白血病主要是因高危基因突变引起的,单靠化疗很难治愈,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卡替,随后再进行骨髓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李祥菊说,在重庆新桥医院化疗时,张伟便在中华骨髓库报了名。由于在中华骨髓库没有找到完全相合的志愿者捐献骨髓,近亲移植骨髓成功率更大,医生建议找父母和子女配对。
由于李祥菊和老公张合全都近花甲之年,不符合骨髓移植条件。张伟的堂哥、堂姐等亲属也去做了骨髓配型,但都没能带来好消息。剩下的希望只能寄托于小孙子张如境(4.5岁)和大孙子张如峰(10岁)身上。
令一家人没想到的是,张如峰得知自己有可能帮助到父亲时,他毫不犹豫地站出来说:“我来,换我的可以不?”
“我大孙子张如峰平时打针都怕,这次勇敢地说要给爸爸捐骨髓,一点也没有犹豫。”李祥菊说,当时在场的亲戚朋友听了张如峰的话个个都流泪了,孙子的孝心让她既欣慰又心痛。
值得庆幸的是,张如峰的骨髓跟张伟匹配成功,这让一度陷入绝境的家庭又看到了希望。
10岁的男孩子,正是其调皮的年纪。但对爸爸的病,张如峰非常认真。他说,爸爸是家里的顶梁柱,钱没了以后可以再挣,如果爸爸不在了,今后他和弟弟就再也没有爸爸了。爸爸是他和弟弟的唯一,所以他不怕。
移植骨髓,张如峰咬牙没喊一声疼
通过3个疗程的化疗,今年6月8日,牟明密带着张伟从重庆新桥医院转院到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开始异地求医。结过两个月的卡替疗法,张伟的骨穿残留度显示为零,达到骨髓移植条件。
“今天我开始移植前的预处理,上大量化疗药,儿子刚采了备用血,表现很勇敢,谢谢儿子。”8月17日,张伟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信息。
8月28日,经过几个小时的采集,张如峰捐献出400毫升骨髓。第二天,他又献出310毫升造血干细胞。不论是捐献骨髓还是捐献造血干细胞手术,张如峰都没有喊叫一声。
“天下的父母都会毫不犹豫地为孩子付出一切,而我却得到这不该有的‘回报’,很心痛,也很开心有这么懂事的儿子,谢谢你”,“新的一天开始了,由于昨天回输了儿子的骨髓,感觉身体有一些异样,还好今早起来感觉精神状态不错,今天儿子还要进手术室提取干细胞给我,谢谢大家对我们父子的关心”……骨髓回输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张伟在微信朋友圈再次发文,感谢儿子为他付出的一切。
记者通过微信视频咨询张伟目前的病情时,张伟哽咽着说,骨髓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结束后,当他看到穿着病号服到隔离移植舱外来看望他的儿子,他流泪了。
李祥菊说,其实孙子挺遭罪的,看到儿子朋友圈里孙子为儿子移植骨髓和造血干细胞时两只手臂上都扎着非常粗的针管,手术后从手术室推出来整个人皱着眉头处于麻醉昏睡中时,她的心里就像刀割一样。
“做移植手术时虽然很疼,但是我咬着牙尽量不动。”张如峰说,因为他想着没有爸爸,他们家的生活会特别难,他希望爸爸快点好起来,一家人还像往常一样生活。
9月16日,张如峰回到永川。9月22日,张如峰在学校因低血糖出现头晕、视力模糊、乏力等症状,紧急送进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住院治疗的3天时间,虽然相隔千里,父子俩仍通过视频聊天相互加油鼓劲。
“10年前我给了儿子第一次生命,10年后儿子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张伟说,现如今,他的骨髓移植手术做完快两个月了,前段时间又做了骨穿,显示他和儿子的骨髓匹配度还可以,比较正常。现在可能还需要在医院观察半个月到二十天。作为父亲,他感谢儿子。
采访后记:
骨髓移植过程也是见证父子亲情的过程。10岁的张如峰,其肩膀还很稚嫩,血管还那么细,他却在手术室里勇敢地捐献了自己的骨髓和造血干细胞,不得不令人动容。都说父爱如山,也许正是因为父亲的爱,才让张如峰做出了这个勇敢的决定,他的孝义之举感动了无数的人,温暖了这个秋天。在这里,我们祝愿张如峰的父亲张伟早日康复,一家人早日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