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茶产业升级之道

日期:2025-07-31

盛夏七月,永川的茶山竹海间,万亩茶园如碧波荡漾。智能采茶机在茶垄间穿梭,数字化设备实时传输着温湿度数据,千年茶乡正因科技赋能与产学研融合焕发新生。在陈宗懋院士团队的助力下,永川以“三茶统筹”为引领,构建从茶园到茶杯的全产业链升级体系,探索出一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路径。

科技赋能 筑牢品质根基  驱动绿色转型

永川区水南茶业的生态茶园里,太阳能杀虫灯与黄蓝粘虫板错落分布,取代了传统化学农药;田垄间,AgroThrive有机肥正滋养着茶树根系。

“这是陈宗懋院士团队指导建设的示范基地,通过智能测报仪实时监测虫情,化学农药用量同比降了60%。”公司负责人徐晓东指着屏幕上的虫情数据说,精准防控让茶叶品质大幅提升,收购价每斤提高了30元。

这场变革始于20248月。陈宗懋院士五次率队深入永川茶园、车间调研,最终推动永川区政府签署《绿色生态茶园建设合作协议》,重点推广“三诱一控”技术体系——用光诱、色诱、性诱装置配合生物防治,构建生态防控网络。目前,全区已建成10个示范基地共3000亩,云岭茶业成为全国首批生态低碳茶认证企业,其产品因“零农残”特质,在北上广深等城市溢价30%仍供不应求。

“我们计划三年内将绿色茶园占比从现在的18%提升至40%,让‘永川秀芽’的品质基因更纯净。”永川区农业农村委负责人表示。

科技的力量同样渗透在加工环节。在重庆茗羽茶业的智能化车间,杀青、揉捻、干燥全流程由机械臂完成,每小时能加工200公斤鲜叶。

“设备升级后,产品合格率从85%跃升至98%,每年减少损耗超100吨。”企业技术总监展示着刚拿到的有机认证证书,车间墙上的电子屏实时显示着各环节参数,“这在以前靠人工把控是难以想象的”。

如今,永川25个茶叶加工厂配备1000余台套先进设备,年加工能力突破1万吨,初制自动化率达75%,为“永川秀芽”的品质稳定提供了坚实保障。

产业延伸 跨界创新拓市场  数字赋能提质效

永川规划展览馆内,一款琥珀色的精酿啤酒吸引着参观者的目光。“这是用‘永川秀芽’萃取物酿造的茶啤,茶多酚含量是普通啤酒的5倍。”研发负责人介绍,这款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的产品,已通过跨境电商进入东南亚市场,订单量还在以每月20%的速度增长。

茶啤的走红,是永川茶产业链延伸的缩影。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永川正加速构建“金字塔”型产业集群:塔尖是“永川秀芽”名优茶,占据高端市场;塔身是茶叶精制拼配中心与衍生品加工基地,满足多元化需求;塔基则延伸出茶咖、茶护肤品、茶味点心等6大类产品。数据显示,茶叶深加工产值占比已从三年前的12%提升至28%,其中秀芽茶咖年销量突破50万杯,成为年轻消费群体的新宠。

数字化升级为产业装上“智慧大脑”。在全市首个智慧茶园示范基地,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光照强度、茶树生长速度,数据汇聚到“茶产业大脑”平台,再生成灌溉、施肥建议推送给茶农手机。

“以前凭经验,现在靠数据,我的50亩茶园今年亩产增收15公斤。”茶农李建国点开手机APP,上面清晰记录着每次农事操作。该平台已入选农业农村部数字农业试点,未来将实现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链条数字化追溯。“消费者扫码就能看到茶叶的‘成长日记’,这是最好的信任背书。”项目负责人说。

品牌跃升 文旅融合塑IP  产学研协同谋长远

“永川秀芽”36.29亿元的品牌价值背后,是持续十年的深耕。永川区政府每年投入2000万元用于品牌推广,在重庆江北机场、成都双流机场设立品牌专区,年发布媒体报道超200次;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等展会,累计斩获200余项荣誉,其中去年的金奖让“永川秀芽”首次进入欧洲市场。

为破解品牌“多小散乱”困局,永川正制定《茶叶品牌分级标准》,将“永川秀芽”作为母品牌,规范企业子品牌管理。今年已淘汰12家不符合标准的贴标企业,培育出云岭、玉琳等5家市级龙头企业,形成“区域公用品牌+企业特色品牌”的矩阵。

“以前87个商标各自为战,现在拧成一股绳,议价能力明显提升。”永川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统一标准后,“永川秀芽”特级茶收购价每斤提高了50元。

茶文旅融合让品牌更有温度。夜幕下的茶山竹海景区,“茶禅一味”民宿里茶香袅袅,游客们白天体验采茶、制茶,夜晚围坐听茶艺师讲茶史。这种“茶旅+康养”模式带动周边农户户均增收2.3万元。

目前,全区已建成12个茶文化体验基地,开发8条茶旅线路,年接待游客超150万人次。

黄瓜山的“茶与农耕”产业园里,孩子们跟着茶农学炒茶;石笋山景区的“茶与民俗”活动中,非遗传承人用茶梗编织工艺品,让茶乡风情有了更生动的表达。

“我们正申报国家级茶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中的茶文化博物馆明年动工,要让‘永川秀芽’不仅有品质,更有故事。”永川区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产学研协同为品牌长远发展注入动能。陈宗懋院士工作站筹建进入最后审批阶段,建成后将成为西南首个茶叶类院士工作站,与中国茶叶研究所、重庆市农科院的专家工作站形成合力,构建“1个院士团队+3个科研院所+10个企业”的创新联合体。同时,永川还与西南大学合作开设茶产业MBA班,已培训800余名新型职业农民。“90后”茶农张伟通过培训掌握智慧茶园管理技术,他的50亩茶园今年亩均增收3000元,“以前凭老经验,现在靠新技术,种茶更有奔头了。”

面对绿色茶园占比不足、龙头企业不强等挑战,永川推出“五大攻坚行动”:三年内新建2万亩生态茶园、培育3家年产值超5亿元的龙头企业、打造“永川秀芽”国际版包装、建设深加工研发中心、创建国家AAAAA级茶文旅景区。

“我们要以院士工作站落成为新起点,力争2027年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百亿元,让‘永川秀芽’香飘更远。”永川区农业农村委负责人的话语,正伴随着茶山的清风,吹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渝西都市报记者 肖必胜 实习生 刘峥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便民地图
公开信箱
智能问答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07006009号-1 网站标识码:5001180002 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123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