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区乡村振兴中的文化支撑路径研究

日期:2018-11-12


乡村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是礼仪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既要塑型,也要铸魂,要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永川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为乡村振兴不断引入智力、注入活力、凝聚合力、激发动力。

一、初步实践

(一)用“制度机制”保障工作实效。2014年,永川区制定实施《镇街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纲要》,围绕注重思想引导、加强道德教化、用活文化阵地等6个方面列出清单、找准载体、细化项目,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落地见效,《纲要》做法入选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百例》。2015年,深入推进乡贤文化建设,并召开全市乡贤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探索乡贤文化建设被确定为市级重点课题,公开出版全国首部乡贤文化专著《见贤思齐》,《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应把握“四方四性”》和《培育乡贤文化 建设美丽乡村》等一批理论成果相继转化为基层文化实践的指导文件。

(二)用“文化元素”助力产业发展。精细打造“乡村时光”文化旅游品牌,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文化体验等绿色产业,推动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以“茶竹之城、休闲之都”为内核,深度挖掘“花经济”“果经济”“养生经济”等,开辟出春季赏花采茶踏春之旅、夏季竹风野趣消夏之旅、秋季古镇寻幽文化之旅、冬季温泉美食养生之旅的旅游产品结构,建设黄瓜山、十里荷香、青峰水乡、五间桃花岛等乡村文化休闲旅游品牌。培育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川豆豉、市级文化遗产“艺庐”微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川秀芽等旅游产品。

(三)用“乡土气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办好永川龙民俗文化节、“棠城之秋”艺术节,深入挖掘传承双石小金龙、板桥泥鳅灯、来苏钱枪、陈食烟火架、南大街荷花龙、临江唢呐等民间艺术、手工技艺、民俗活动。加强对老街、古寺、特色村落等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注重民歌、民谣、民俗的收集整理,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固化节日符号、培育节日基地,推动形成“一节一品牌、一镇一特色”工作格局。

(四)用“草根乡贤”引领农村风气。大力培育新乡贤文化,发挥文化的力量,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立足“草根群体、民间力量”定位,采取“我们的乡贤我们评、评好乡贤我们学”方式,评出“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为人正派、处事公正、群众公认”的新乡贤1000余名。“一句话”概括事迹,“一块匾”明确荣誉,“一本书”荟萃故事,“一张榜”营造氛围,“一首歌”传递情怀,“五个一”宣传新乡贤的嘉言懿行、成就贡献,激发新乡贤的荣誉感、使命感。发挥乡贤在价值引领、社会治理、助推发展等方面作用,牵头制订或修改村规民约,发展致富项目400余个,为农村公益事业捐资2.6亿元。建成乡贤评理堂108个,乡贤“坐堂”解决农村矛盾纠纷。

(五)用“最美人物”树立价值导向。定期评选最美教师、最美村官、最美孝子等“最美人物”,打造“最美品牌”,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1名、“中国好人”2名、重庆好人52名。以城乡小橱窗、小黑板、小海报、小视屏为载体,设立“善行义举榜”,褒扬“最美事迹”,传播“身边感动”,让善行义举上榜,为凡人善举立传。募集“道德关爱基金”100余万元,表彰“最美人物”“道德模范”,树立“好人好报”鲜明价值导向。

二、存在问题

(一)农村道德滑坡现象“有所抬头”。受市场化冲击,利己主义、实用主义还在一些人头脑里存在,纯朴敦厚、团结协作的民风受到一定冲击。调研发现,一些农村道德标准失范,公德意识、集体观念淡漠,道德冷漠、诚信缺失的人和事偶有发生;一些人家庭观念弱化,对老人态度冷漠,对家庭不负责任,对子女教育简单粗暴;一些人法治观念淡薄,封建迷信、黄赌毒活动时有发生。

(二)农村文化生活“单调乏味”。当前,人们对多元化、精品化的文化生活需日趋强烈,但农村文化活动单一、形式单调、内容枯燥,致使群众参加积极性不高。比如说,文化下乡巡演活动,演员比观众多、嘉宾比群众多。调研发现,农民更多选择的娱乐活动依然是喝酒、打牌、看电视。另外,农村文化经费少、设施差的问题还客观存在,文化站、阅览室、活动中心等文化阵地占用现象普遍、使用率不高。

(三)农村文化产业“散而不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明确的发展定位。农村文化产业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各镇街虽然积极性较强,但同质化较为严重。二是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市场准入政策、税收减免等资助性政策还没有进行系统规划。三是缺乏精确的科学指导。调研发现,农村文化产业虽然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但前期投入大、跨度长、见效慢,缺乏系统设计,难以为继。

三、对策建议

(一)发挥思想道德的引领作用。要在自治的前提和法治的约束下,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特别是要用好新乡贤、感动人物、身边好人等群众身边可学、可信、可敬的标杆。传承弘扬中华民族孝老爱亲、守望相助、诚信重礼等传统美德,大力培育优良家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里生根、在亲情中升华。着力推动农村移风易俗,有效治理农村“黄赌毒”、愚昧低俗、非法宗教等突出问题。

(二)发挥文化产业的筑基作用。用好农村优美环境、绿水青山、良好生态等稀缺资源,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文化体验、养生养老、农村电商等特色产业。精细打造“乡村时光”文化旅游品牌,建成一批具有“山、水、田、园”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完善“滋味永川”APP功能,弘扬永川美食文化。着力做响品牌,创建“永川秀芽”驰名商标和“永川香珍”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打造豆豉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小镇和一批田园综合体。

(三)发挥文化元素的滋养作用。统筹推进文旅小镇、美丽乡村、文化大院、文明家庭建设,在全域规划、全域提升、全域建设、全域管理的各个环节体现“文化元素”“文化味道”。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质量,有效遏制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趋势,坚定不移推进脏乱差治理,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污水革命”,巩固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运维长效机制,统筹实施清水河道治理等工程,打好治污泥歼灭战,让群众共享山清水秀、人文浓郁的“美丽家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便民地图
公开信箱
智能问答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07006009号-1 网站标识码:5001180002 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123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