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区宝峰镇龙凤桥村:化零为整 宜机宜业
初冬本是农闲季节。走进永川区宝峰镇龙凤桥村,看到了农闲时节人不闲的一个个场景。
在炭厂湾村民小组,现场一派繁忙景象:两台挖掘机穿行在山坡土丘之间,忙碌地进行堡坎边坡治理和土地平整。在杨家湾村民小组,同样也是机声轰隆隆:3台挖掘机挥动着长臂,对巴掌田、簸箕田、鸡窝地等农田进行平整。炭厂湾和杨家湾村民小组土地宜机化改造只是龙凤桥村积极开展土地宜机化改造工作的缩影。
看着宜机化改造施工现场,龙凤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小军高兴地说,龙凤桥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有24个村民小组1300多户4300多人。由于龙凤桥村属典型的丘陵地带,坡地和巴掌田较多。再加上村里青壮年多外出务工,劳动力减少,导致坡瘠地闲置,山坡地头杂草丛生。为解决这一问题,让农业机械在龙凤桥村有“用武之地”,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年8月底,龙凤桥村启动了土地宜机化改造工作。
“土地宜机化改造,就是通过连通田块、对陡坡进行缓坡化改造、对不规则田块进行条状田块改造等方式,让土地平整、小并大、短并长、弯变直、乱变顺,使得农业机械能够下地作业,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综合利用率。”杨小军说,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龙凤桥村依托宝峰镇万亩优质茶园实施宜机化土地改造。今年,龙凤桥村计划实施土地宜机化改造3000余亩。其中,茶叶基地360亩、稻虾生态养殖基地600亩、樱桃种植基地56亩,其他作物2000亩。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目前,茶叶基地宜机化改造已完成90%,稻虾生态养殖基地宜机化改造完成200亩,樱桃种植基地宜机化改造全部完工。
50多岁的魏先芝是捌字墙村民小组村民。2015年,魏先芝流转100亩土地搞起了水果种植,其中大樱桃就有五六十亩。
“入园采摘品尝30元/人,采摘带走40元/斤。”杨小军说,去年,魏先芝的大樱桃卖到50元/斤。今年,大樱桃的价格是40元/斤,仅大樱桃一项收入就有30多万元。
站在龙凤桥村便民服务中心广场,指着不远处一大片经挖掘机“翻新”,由“巴掌田”变为“整片田”的土地,杨小军说,正是因为种植大樱桃有效益,龙凤桥村决定在这片土地上发展特色水果种植——栽种樱桃。现如今,这片30多户村民的土地经宜机化改造已“化零为整”。待樱桃基地钢架大棚全部竣工,龙凤桥村股份经济联合社便会到四川成都采购成树樱桃栽种,第二年便可挂果见效。
土地宜机化改造后,村民既能流转出租,获得土地租金,也能土地入股,年底在联合社分红,有的村民还能在基地打工挣钱。就拿樱桃种植基地来说,30多户当上“股份农民”的农户与村集体利益共享,一举两得或三得。
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杨小军掰着手指就稻虾养殖也算了一笔账:过去单纯种粮食亩均收益不到2000元,稻虾生态养殖,小龙虾一年亩产100至200公斤,收益5000—10000元,稻谷亩产400至600公斤,收益1000多元,两项加起来亩均收入在6000元以上,高的可达1万余元,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水两用、一田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