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力文化支撑
永川博物馆游人如织 摄/陈科儒
“新乡贤”暨“身边好人”微访谈临江镇专场
文化是人们共同的精神记忆和情感纽带,是推动发展更深沉、更基本、更持久的力量。党的十九大以来,永川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中坚持文化引领、文化先行,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挖掘优秀传统文化 永川博物馆成为新的文化名片
“振兴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工程’!”永川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德明说,文化是引领、支撑人们行动和实践的“精气神”,对整个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引领和导向的作用。
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在农耕文明的基础上生成了特有的人文传统和价值观念,例如守望相助的观念、敦亲睦邻的观念、孝亲敬贤的观念、祖先崇拜的观念、天人和谐的观念、克勤克俭的观念、耕读传世的观念等,积淀下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要推进乡村文化振兴,首先就要从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为从源头上增强文化自信提供资源和养分。
目前,永川已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728处,馆藏文物达1300套、4000余件,为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重要资源。2017年底,永川区政协专题调研组以23个镇街和汉东城遗址为探寻对象,出版《永川历时文化遗存探寻》一书,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永川境内100多处不可移动文物点的历史、现状及文物点背后的故事,在梳理、传承、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上做出新的探索。
2018年10月26日,永川区博物馆正式开馆。该馆设立在永川新城区黄金地段,是我市区县博物馆中唯一一个集自然、历史、书画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自然厅以秀美永川、沧海桑田、恐龙故园、自然宝物、家园永续5个单元生动再现了永川古地质环境及古生物生态关系的演变历史;历史人文厅以远古追踪、汉风醇厚、唐宋古城、兴盛永川、革命岁月5个单元展示了永川横跨新石器时代至近现代的馆藏文物精华。
永川区博物馆从开馆至今接待的游客已超过26万人次,成为永川新的文化名片,为增强永川文化自信、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重要动力与支撑。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乡村传统文化
发展是最好的继承。近年来,永川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中,通过对乡村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展起了新乡贤文化。
2015年起,永川按照“草根群体、民间力量”的定位,采取“我们的乡贤我们评,评好乡贤我们学”的办法,先后评选出1009名“新乡贤”。他们大多品德良好、为人正派、处事公正,是群众公认的有威望、接地气、能带头、起作用的普通人,是群众身边的好人、能人、热心人、贴心人。
从2017年起,永川根据崇德善法、为人正派、热心公益、处事公道、群众公认五个条件,按照群众推荐、村民评议、初评公示、走访复核、乡镇审核、正式公示、区县认定七个步骤,先后从1009名“新乡贤”中遴选出107名乡贤评理员,建成107个“乡贤评理堂”,赋予其引领乡风文明、宣讲法律政策、调处矛盾纠纷、反映社情民意、倡导移风易俗五个方面的职能职责。
2018年,该区107个“乡贤评理堂”共成功化解2082件矛盾纠纷,收集反映社情民意1837条,形成贴近村民生活实际的村规民约150余份,组建守楼护院巡逻队56支,牵头创建平安示范大院41个,“乡贤评理堂”所在村庄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院、矛盾不上交、邻里更和谐”。今年1月,“乡贤评理堂”获评2018全国创新社会治理最佳案例奖。
赵德明认为,永川新乡贤之所以这么受欢迎、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关键就在于对乡村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深入挖掘乡贤文化资源,因势而为、推陈出新,培育符合时代要求、体现地域特色的新乡贤文化。首先,他们把握好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与乡贤文化“柔性治理”的关系,有效发挥出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补充作用、粘合作用、纽带作用。其次,他们在乡村治理中既彰显依法治村的规范和威严,也体现乡贤德治的灵活和温度,推动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第三,他们把握好“古乡贤”与“新乡贤”的关系,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摒弃传统乡贤文化中的封建等级、宗法观念等消极因素,传承古乡贤自强不息、扶正扬善、孝老爱亲、回报乡梓等精神特质,彰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文化内涵。第四,他们把握好选出来和用起来的关系,对选出来的新乡贤不仅给予荣誉认定、精神激励,还注重加强引导、搭建平台,把新乡贤回报家乡的善意变为善举,并完善乡贤组织建设,凝聚乡贤群体,形成乡贤效应,发挥撬动作用。
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
2019年,永川区出台《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方案》,从深入推进农村思想道德教育、优秀乡土文化挖掘传承创新、乡村文化供给优化升级、乡村移风易俗,发展繁荣乡村文化,大力营造新时代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等方面,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
开展农村思想道德教育行动。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通过开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开展乡村家庭道德教育、选树宣传乡村振兴榜样、开展乡村德法相伴活动、培育乡贤文化、提升农民科学素养、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和志愿服务等7项重点任务,强化农村群众价值理念、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科学知识,提高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
其中,在优秀乡土文化挖掘传承创新上,将注重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开展乡村文化遗产资源普查、编制乡土文化保护利用规划、加强乡村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强化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民间传统工艺发展、促进川剧的创新发展、引导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振兴、深化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八项重点任务,让乡土文化活在田间地头、体现时代气息。
在乡村文化供给优化升级上,将坚持以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导向,推进乡村文学艺术创作、开展精品剧目下基层巡演、推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广播电视传输网络乡村全覆盖、加强基层电影放映厅建设、创新文化下乡内容和形式、加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夯实乡村文化人才队伍等八项工作任务,推动乡村文化服务载体、文化供给结构和方式逐步优化升级,为农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在乡村移风易俗上,将坚持问题导向、破立并举,围绕抵制家园脏乱、提倡清洁宜居,抵制不孝父母、提倡孝老爱亲等“十抵制十提倡”,有效治理农村不良社会风气,持续培育乡村文明新风。
在乡村信息网络建设上,将紧紧围绕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运用,推进“信息乡村”、广播电视“户户通”“村村用”工程、乡村文化网络服务平台、乡村文化网络内容、网络扶贫工程等四大支撑体系建设,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网络支撑和工作载体。
赵德明表示,乡村文化振兴是一个日积月累的长期过程,将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使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开创乡村文化振兴的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