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5003830093366270/2024-00668 发文字号:
发布机构: 永川区教委 成文日期: 2024-12-24 发布日期: 2024-12-24
标题: 重庆市永川区教育委员会 2024年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报告(摘要)
主题分类: 教育 有效性:
索引号: 115003830093366270/2024-00668
发文字号:
发布机构: 永川区教委
成文日期: 2024-12-24
发布日期: 2024-12-24
标题: 重庆市永川区教育委员会 2024年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报告(摘要)
主题分类: 教育
有效性:

重庆市永川区教育委员会

2024年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报告摘要)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2024年重庆市中小学校体育美育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渝教体卫艺发〔202412)要求,对照《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我区要求各中小学校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对标对表、逐项逐条对照自查。永川区教委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督导小组,对各校的自评情况进行了复核,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始终以终身体育理念为导向、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抓手、以培育学校体育特色为途经,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扎扎实实推进中小学体育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本次全区108所中小学校(其中民办学校3,中职1所)开展了体育评估工作,在校学生139558人。经复核认定,全区中小学校体育工作专项评估优秀学校84所,占77.8%;良好学校24所,占22.2%;加分学校55所,占50.9%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管理

1.组织机构健全。成立了永川区中小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区教委主要领导担任,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基教科、人事科、财审科、督导室、德体卫艺科、教科所、资助卫保中心等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德体卫艺科配置体育专干负责体育工作。区教委召开全区性中小学艺术、体育专题工作会,领导小组深入学校调研,及时了解学校体育工作方面的各种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将体育工作纳入年度计划,把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阳光体育运动、体育课程辅助活动、课后服务体育课程、学生体质优良率、近视防控等实施情况列入学校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考核内容;建立了全区中小学校园意外伤害应急管理办法,制定并实施体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校长为第一责任机制。

2.管理职责明确。各中小学校实行校长负总责、分管教学副校长具体负责体育工作的制度,体育工作列入校长工作职责,要求校长、分管校长深入体育课堂、教研组,组织开展体育教学研究。全区中小学校按市教委课程计划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程,创新形式与内容开设好体育课程辅助活动,将体育课教学情况纳入学校年度综合素质督导评估教学观察评价项目。

3.公开制度完善。各中小学校因校制宜,制定并实施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方案、学校体育活动计划与要求,利用公告栏、家长会、学校公众号进行公开公示,并设置监督电话,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综合体育活动时间。

(二)落实课程计划,强化质量

1.课程计划优化实施。参照《重庆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举措》要求执行,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每周不少于4课时,高中教育阶段体育课每周不少于3课时。各校均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下午安排一节课开展集体体育锻炼。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课程中开设体育活动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现天天有运动、天天能锻炼,从课程上基本保证学生每天在校综合体育活动时间。

2.过程管理精细扎实。永川区教委将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纳入教学常规管理。各中小学校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齐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纳入我区卓越课堂建设中,通过实施校本教研、集团校教研、名师工作室教研、送课下乡等活动,深入开展体育教学研究,整体推动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严格执行学生体育课考勤和考核登记制度,并将结果做为学生成长档案的重要内容。初中学生体育考试成绩以50分计入初升高总成绩中。

3.校园活动丰富有效。各中小学校制订了阳光体育运动工作方案,明确基本要求,并落地见效。各校将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和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列入课表。各学校结合实际,因校制宜,创新设计开展大课间活动,定期举行校园体育文化节或运动会,开展了体育课后服务项目。各学校通过课堂、专题讲座、主题专栏等形式开展体育安全教育,提升学生运动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试点“课间乐动圈”“步行巴士”“游泳教学”工作,以此积累经验,逐渐向全区推出成熟经验。

4.评价制度落地落实。将中小学校学校体育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督导考核,对学校课程安排、课时执行、教师到岗情况等方面,定期组织督查。全面实施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参加体育锻炼情况是其过程性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保障

1.配足配齐教师,师资水平不断提升。全区配备体育专兼职教师876人,中学317人,小学559人。按照以专带兼、专兼结合的思路,充分发挥专业体育教师的优势,引领非专业教师专业化发展,各校实现了专职和兼职体育教师配足配齐。体育教师的工资待遇、职务评聘等与其他任课教师同等对待,落实了体育教师服装经费。组织学生课外辅导培训、体质健康测试等工作纳入教学工作量。各校坚持开展体育教学研究,体育教师定期参加集体备课等校本教研活动。组织了全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技能提升培训和校园足球教练员能力提升培训。

2.加大经费投入,设施设备不断改善。全区每个镇街至少有一块塑胶运动场,所有学校有平整、整洁的体育场地。各学校投入经费,按配置标准添购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用品。加强学校体育场馆管理,专人负责、制度健全、有序安全运行。26所学校体育场地及设施课余和节假日期间向学生开放。公用经费中关于体育经费得到落实保障,满足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需求。2024年完善江永小学、南华宫小学、萱花小学、五洲小学、永川六中、北山中学、永十二中运动场改造工作。

(四)严格体质测试,强化监控

我区严格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按计划有序做好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并妥善保存了原始数据,按国家要求上报测试数据。各中小校在校内公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并通报学生及家长。我委出台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管理制度,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的重要内容;组织基教科、教科所、督导室、资助卫保中心等科室,联合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全覆盖体质健康测评,科学把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制定了进一步提升学生体质的工作措施。

(五)推进体竞融合,强化特色

1.体育活动空间不断延伸。加强校内体育活动、保障校内活动时间的同时,依托健康永川建设,逐步向校外延伸。我区面相中小学生开放的公共足球场19块,公共体育场馆2个,通过开放体育中心、体育馆、登山步道等运动场所和小区配建公共健身器械等运动设施,各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校外体育活动,把健康运动、强身健体理念贯穿到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之中,逐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体育活动的格局。

2.助推学校体育特色发展。各中小学校因校制宜,统筹师资力量,创新体育活动形式和内容,办学特色和成效逐步彰显,本年全覆盖29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复核整改工作,进一步推进32所田径、篮球、排球、网球、羽毛球、跳绳、啦啦操等体育特色学校建设。2024年,全区高中体育特长招生300余人。

3.体育锻炼与竞技相融合。2024年,全区高中体育特长招生300余人,各校对竞技体育工作均非常重视,选派优秀师资开展田径、篮球等常设运动队训练,竞技体育整体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其中,汇龙小学获得重庆市小学生男子篮球第一名、永川区高中田径队获得重庆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三名优异成绩。成功承办了2024年重庆市高中男子乙组篮球比赛、2024年重庆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高中男子乙组比赛、2024年川渝青少年篮球联谊活动。

4.深度开展体教融合行动。我区高度重视体教融合工作,联合区文化旅游委开展了全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学女子排球、中小学篮球、中小学校园足球、羽毛球、中长跑、乒乓球、跆拳道、游泳等系列体育比赛,激发了全区中小学学生的运动热情,培养了一批体育运动苗子,挖掘了一批体育竞技选手。科学谋划,合力布点,在射击、跳水、射箭、摔柔、拳击、武术、跆拳道、举重等8重点项目上强化合力提质,在重庆市七运会取得186枚奖牌,候尚汐、刘若西等运动员获国家级金牌。

三、主要问题

(一)农村师资不足。农村中小学校专职体育教师数量不足,新招聘大学生流动性较大,致使部分农村学校体育课教学质量不高,体育活动开展缺乏常态化和专业化。

(二)特色有待提质。 “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品牌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还需要提质加速。

四、下一步重点工作

(一)创新机制,加强管理。进一步优化区教委、学区、教育集团、学校体育工作死机管理机制,加大体育工作在学校年度综合督导评估中的考核力度。

(二)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加快推进城区学校建设进程,优先保障新建学校体育场馆面积,规划设计注重科学性、实用性。根据教学需要添置易耗性体育用品,逐年购置设施设备,实现校内设施多样化,满足学生多元体育兴趣需求。

(三)强化培训,优化队伍。持续实施小学体育教师学区内一校多用走校制管理,优化区域、教育集团内体育教师配置。增加中小学新教师招聘中体育教师的名额,充实到农村学校。建设好体育名师工作室,通过专项培训、主题研究、送课研修、竞赛活动等方式做好全区体育教师培训,整体提升全区体育教师队伍专业素养和能力。

附件:2024年永川区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审核结果报表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便民地图
公开信箱
智能问答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07006009号-1 网站标识码:5001180002 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123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