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500383009336512R/2022-00223 发文字号: 永川府办发〔2022〕91号
发布机构: 永川区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2-08-31 发布日期: 2022-09-22
标题: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西部职教基地“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主题分类: 教育 有效性:
索引号: 11500383009336512R/2022-00223
发文字号: 永川府办发〔2022〕91号
发布机构: 永川区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2-08-31
发布日期: 2022-09-22
标题: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西部职教基地“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主题分类: 教育
有效性: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西部职教基地十四五发展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永川府办发〔202291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西部职教基地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831

(此件公开发布)


西部职教基地十四五发展规划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2025



一、发展环境 - 4 -

(一)基础与条件 - 4 -

(二)机遇与挑战 - 6 -

二、总体要求 - 7 -

(一)指导思想 - 7 -

(二)发展定位 - 8 -

(三)发展思路 - 9 -

(四)发展目标 - 9 -

三、重点任务 - 12 -

(一)实施领航行动,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 12 -

(二)实施培优行动,提升综合办学实力 - 14 -

(三)实施“贯通”行动,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 16 -

(四)实施“融合”行动,实现产教协同发展 - 18 -

(五)实施共生行动,产城校景一体建设 - 19 -

(六)实施赋能行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 24 -

(七)实施匠师行动,提档教师队伍建设 - 25 -

(八)实施开放行动,增强示范引领能力 - 27 -

四、保障措施 - 29 -

(一)加强组织保障 - 29 -

(二)强化政策供给 - 29 -

(三)加大经费投入 - 30 -

(四)营造良好氛围 - 30 -

附件1 - 32 -

附件2 - 33 -



西部职教基地十四五发展规划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长期以来,永川坚持把职业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积极探索,创造了职教以城市为依托,城市以职教为特色城校互动的职业教育发展经验。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支持永川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和西部职教基地。建设西部职教基地是党和国家赋予重庆及永川的重大政治任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为高质量推进西部职教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构建技能型社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重庆市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教育部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重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意见》《重庆市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重庆市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环境

(一)基础与条件

近年来,在国家职业教育政策推动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位于永川的西部职教基地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以中职为基础、高职专科为骨干和应用型本科为牵引的职业教育体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综合实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政策供给有力。2017年以来,永川先后出台职教发展24、《西部职教基地共享优质师资管理办法(试行)》等支持政策,在院校扩建、学生扩招、实习实训、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学校政策支持,年共支持资金32.47亿元。

——职教底蕴深厚。永川职业教育最早可追溯到清代,距今已有120多年历史。经过一个多世纪发展,现有应用型本科院校2所、高职专科院校5所、中职学校8所。区域内在校生16.3万人、教职工9311人,开设本科、专科、中职共16个大类237个专业;有非学制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22个,年培训量近4万人;与龙头企业共建职教集团、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基地等项目292个,形成了浓厚的职教文化和职教底蕴。

——综合实力较强。永川是重庆市第一批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区县,拥有市级双高计划院校4所,双优计划中职学校3所,市级优质高职、高水平中职学校5所,国家级示范中职4所、市级骨干高职1所,建成国家级科研及服务平台8个、国家示范(特色)专业22个、国家教学资源库4个、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1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4所,建成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等人才发展平台43个,综合实力较强。

——发展模式先进。永川职业教育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开创以城校互动为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成为继北京亦庄、江苏常州、吉林长春之后的中国职教发展第四种模式。职教要素资源丰富,产业布局配套完善,成立全国首个大数据产业人才培养联盟,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称号并创立“永创汇双创品牌,成为中国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

(二)机遇与挑战

——政策叠加,发展机遇宝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党和国家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发展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类型定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在永川建设西部职教基地,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技能型社会的理念和战略,教育部、重庆市出台《关于推动重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意见》,部市共建教育强市,再次明确提出支持永川区建设西部职业教育基地。这是千载难逢的宝贵机遇,也是服务发展的重大责任,西部职教基地应努力实现大有作为

——提质培优,增强社会贡献。目前,西部职教基地的职业教育学生规模16.3万人左右但是,区域内就业创业的人数不多、比例不高,支撑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还不强,区域内行业企业还存在用工荒尤其是技工荒问题。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与西部地区其他区域性中心城市相比较,尚未取得明显的比较优势,辐射引领作用也不够明显,迫切需要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彰显办学特色,切实增强支撑产业发展、提升城市能级、服务乡村振兴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力度。

——加强统筹,优化治理体系。位于西部职教基地的职业院校在层次上包括中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管理体制上则分属多个部门,存在着类型界限、条块分割的藩篱,中职、高职和应用型本科贯通程度不高。技术技能长入经济、汇入生活、融入文化、渗入人心、进入议程还比较有限,迫切需要加大统筹力度,调适好职普关系、产教关系、校企关系等多重关系。

——厚植生态,促进共建共享。长期以来,作为西部职教基地所在地的永川,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在院校建设、校园扩容、人才引进等多方面给予了比较有力的支持,产业、城市与职教之间的融合共进的格局基本形成。但是,产教融合深度、城校互动效度、校企合作黏度不够,尚需加大政策供给,打出更有力度、更有强度的激励组合拳,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职业教育发展合力。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重庆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全国、全市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类型定位,对接国家所向、重庆所需、永川所能,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厚植产城职创融合发展生态,加大跨区域协同力度,全面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不断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和技能支撑,为区域性中心城市职业创新发展贡献智慧。

(二)发展定位

——成就工程师之城。聚焦区域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围绕工程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努力提供全方位保障、全周期关怀、全维度支持,使西部职教基地成为成就工程师之城

——成渝地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成渝地区行业企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必选之地、首选之地、优选之地。

——西部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先行区。面向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优化职业教育布局与结构,构建中高本硕贯通培养体系,在多元化办学模式、跨区域协作体系、建设技能型社会、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职业教育的综合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在西部地区处于前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全国产城职创融合发展示范区。立足城校互动基础,强化以产聚人兴城、以城留人促产、以校育人优产,形成产城互动、产教互融、产创互促、职城共生产城职创融合发展生态,产生选好人才来永川,办好学校来永川、要好发展来永川,学好经验来永川的积极效应。

(三)发展思路

产教融合,城校互动,提质扩容,创新发展。

(四)发展目标

2025年,成功构建中高本硕贯通培养体系,基本形成区域合作、多元共建、政校行企联动的发展格局,初步建成工程师之城,厚植产城职创融合发展的职教生态。综合实力在西部地区保持领先,建成重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技能型社会试验区,创造一批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贡献智慧。

展望2035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度发达,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全面融合,政策供给、制度创新和投入力度稳定成熟,职业教育推动产业发展和城市进步成效显著,职业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在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处于领先,产城职创融合发展生态产生积极效应,建成职业教育强市和技能型社会,成为中国职业教育走向世界的新样板和新方案。

——办学水平显著提高。建设一批国家双高”“双优学校和专业,建成应用型本科大学和职教本科院校,建设一批职业教育本科专业,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示范效应显著,取得一系列高水平办学成果。

——办学规模适度扩大。职业院校数量、职业教育综合用地面积、职教学生规模适度扩大,结构日趋优化,充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社会贡献明显增强。毕业生区域内就业创业率显著提高,科技创新支撑产业提档升级,技术技能培训惠民增收、提能增效,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乡村振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辐射效应明显扩大。

——师资队伍量质并进。师生比进一步优化,双师型教师比例不断扩大,科研创新团队、技能型人才团队、拔尖人才及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团队)显著增加,师资队伍整体实力得到明显提升。

——改革创新重点突破。构建共建共商共治共享的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突破产教融合体制机制障碍,初步建成职业教育跨区域协作体系,探索混编式用人机制,探索成立国际技能学院。

——发展生态持续优化。形成产城互动、产教互融、产创互促、职城共生产城职创融合发展生态,政府政策供给力度不断加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职业院校发展动力不断增强。技术技能型人才待遇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高。

西部职教基地十四五发展规划主要预期指标

指 标

2020

2025

办学水平

国家双高计划学校/专业(所/个)

0

1/2

国家双优计划学校/专业(所/个)

/

2/4

本科职业教育院校/专业(所/个)

0

1/6

应用型大学(所)

2

3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个)

0

3

国家级标志性成果(项)

/

300

办学规模

年均工程师培养数量(人)

/

500

职业院校数量(所)

15

20

职业教育综合用地面积(平方公里)

12.8

20

职业院校在校生规模(万人)

14.4

20

社会贡献

毕业生区域内就业创业率(%

/

>20

高层次科研创新平台(个)

5

>10

市级及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含技能大师工作室)(个)

2

8

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个)

/

150

技术服务产值年增长率(%

/

10

社区学院、市民学院(所)

3

>8

老年教育示范校(基地)(个)

/

>10

师资队伍

生师比(:

22:1

18:1

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

/

>60

市级及以上教学科研创新团队(个)

2

8

市级及以上技能大师(人)

6

>30

市级及以上重庆英才等拔尖创新人才(人)

12

>50

博士学位教师占比%

24

30

改革创新

中职-高职贯通培养(%

/

>60

高职-本科贯通培养(%

/

>10

产城职创融合发展模式(个)

/

1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项目(项)

/

20

国家级综合改革典型案例(个)

0

10

国际技能学院

/

3

发展生态

市级及以上示范性职教集团(个)

3

6

市级及以上产教融合示范基地/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个)

/

9

市级及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家)

/

2

市级及以上产业学院等办学项目(个)

/

8

地方政府政策供给增加度(%

/

10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领航行动,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正确方向,确保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各项任务全面落实。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职业院校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将党建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加强职业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学校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和学生会组织建设。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涵养学生职业品格。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公民道德和四史教育。构建体现西部职教基地特色的三全育人体系。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培育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好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开展辅导员、专职思政课教师培训,打造思政课教学创新团队,提升思政课教师育人能力和育人实效。

3.着力推进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围绕以德修身、以智启慧、以体强志、以美润心、以劳塑技,着力推进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强化德育实效,充分利用西部地区丰富的馆、场、所、地、居资源,建立红色资源育人联盟。提升智育水平,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设公共基础课程,科学设置专业(技能)课程,加强实践性教学。强化体育锻炼,保证体育课程时间,拓展学生校内体育活动空间,营造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的学校体育氛围。增强美育熏陶,鼓励职业院校结合地方实际设立美育类特色课程,通过举办综合性艺术节等形式提升学生美育活动参与率。加强劳动教育,落实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利用勤工俭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丰富劳动教育形式,完善劳动教育体系。

专栏1

建设三全育人典型学校2所以上。

建设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团队5个,建设思想政治课示范课堂15个。

建设特色德育案例5个、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思政教育案例20个。

建设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二)实施培优行动,提升综合办学实力

1.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基础办学能力。支持职业院校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专科院校建设标准,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基础办学能力,并预留发展空间。鼓励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下一代信息技术,持续推动行业(企业)云、智慧校园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按照智慧校园建设要求,建设一批信息化标杆院校,推动数字校园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2.着力打造标杆院校,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大力支持重庆文理学院实施申硕建大计划,取得硕士学位点,有序推进建大建成高水平应用型大学。高起点筹建重庆技术大学,在西部职教基地建成一所标杆院校,引领西部职教基地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市级双高”“双优项目建设,力争国家级双高”“双优实现新突破。支持符合条件的职业专科院校力争升格为职业本科院校、试办本科专业符合条件的中职学校力争升格为高职专科院校。筹建一批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职业院校,引进1-2所高职专科院校。组织区域内具有教育情怀的企业创办高职院校或参与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

3.强化课程建设质量,提升课程育人实效。校企合作、院校协同,一体化推进智慧化课程建设。整合校企资源,持续推进国家规划和市级优秀教材建设计划。鼓励精准对接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标准,大力建设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新形态教材。建立区域内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共建共享机制,实现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证书互发等方面改革创新。推进教学手段改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智能+教育新形态,推动职教智慧化课堂革命。

4.铸造高端竞赛品牌,提升技能竞赛水平。充分利用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整合各院校的优势资源,承办国际国内高水平职业技能训练和竞赛,争取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基地、重庆集训基地落户,争取承办国际品牌赛事和国内顶尖赛事项目。搭建高水平技能技艺竞赛平台,创建高端赛事品牌。建立健全国际国内高水平竞赛激励机制,激发内生动力,争取一系列有分量、有影响力的国际国内高规格赛项及高级别等级奖项。

5.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扩大中国特色学徒制试点,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实施卓越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面向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培养工程师和工程师之师。

专栏2

重庆文理学院2021年成为硕士授权单位,2030年前更名为大学。

高起点创建重庆技术大学,创新建设模式,健全多元办学格局,整合现有资源,引导激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办学,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

职业教育综合用地面积达20平方公里;应用型大学3所;职业教育本科院校1所;职业教育专科院校10所;职业教育本科专业6个;中职学校5所;职教学生规模达到20万人以上。

国家双高计划学校1所,专业群2个;国家双优计划学校2所,专业4个。

国家级课程20门,市级课程100门。

国家规划教材15种,市级优秀教材30种。

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等国际国内权威赛事获奖不少于60项。

创建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创意大赛、智能汽车创新大赛、传统绝技绝艺创新大赛、永川秀芽中华茶艺大赛等10个品牌赛事。

每年培养工程师不少于500名,能够到其他职业院校从事工程师培养的老师至少30人,让永川成为成就工程师之城

课堂革命典型案例20个,智慧化教学有效支撑新时代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形成入选国家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不少于10个。

(三)实施贯通行动,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1.加快推进纵向贯通,畅通人才成长通道。巩固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积极推动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发展职业专科教育,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合理调适职业专科和中职办学规模与比例,以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系统构建中—高—本—硕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序推进中职与职业专科3+2、职业专科与职业本科和应用型本科3+2贯通培养,扩大职业院校毕业生升学比例。适时探索本科-硕士贯通培养,培养工程师之师。把长学制一体化培养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畅通学生学业发展和成长成才的重要通道,促进技能型社会建设。

2.积极推动横向融通,推进职普教育融合。推动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融通,建立完善基础教育阶段职业启蒙教育内容体系,推进区域内职业院校资源面向基础教育全面开放,促进普职融通。协调发展职普比例,永川区率先引导善于动手和动脑的学生就读职业高中,并探索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社会地位和影响措施。促进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融通,鼓励应用型本科高校、高水平专科高职院校为普通本科高校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具备条件的普通高校开办职业教育本科专业或课程。推进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融通,探索重庆市学分银行落地工作机制,探索基于能力标准的学历类和继续教育类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以及学历与职称等级的转换,为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拓宽通道,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促进职业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相互衔接。

3.职前职后一体联通,强化职业培训服务。鼓励职业院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和社会化培训。充分利用公共实训基地、实践基地面向企业员工开展职业能力提升培训,适应企业转型升级需要。鼓励职业院校联合街道、社区举办社区学院、市民学院,开展开放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技能惠民教育,依托市民学院,开展数字技能进社区活动,定期为老年群体提供数字技能培训和帮扶;依托社区学院建设若干个社区技能帮扶基地,为残疾人、下岗职工等群体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有力保障民生。

专栏3

中职-高职3+2贯通培养比例不少于60%

高职-本科3+2贯通培养比例不少于10%

中职教育与普通教育比例4.5:5.5

建设劳动教育基地不少于5个、职业启蒙基地不少于5个。

建设社区学院、市民学院不少于8个。

建设老年教育示范校(基地)不少于10个。

(四)实施“融合”行动,实现产教协同发展

1.建立多方联动机制,畅通产教融合渠道。着力建设国家级产教融合型城市,推进产教融合与产业发展战略、园区建设同谋划、同推进、同落实,与转型升级和动能转换相呼应,与职业院校建设布局相衔接,构建教育和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将职业教育发展纳入产业发展规划,同步制定产教融合发展政策,落实各项支持要素,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政府牵头,建立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联席会议机制,促进供给侧和需求侧对接。创建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互融共享产教融合典型模式,建立合作分类、融合分层、评价分档三分管理机制。

2.鼓励企业参与办学,激活产教融合动能。鼓励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鼓励行业优质企业与公办职业院校用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共同举办混合所有制二级办学机构落实校企合作负面清单制度,鼓励在负面清单外探索各种形式合作,鼓励企业参与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提升,按规定收取技能提升费。创新金融+财政+土地+项目+信用+荣誉的组合式激励政策,充分激发企业主体作用。设立产教融合发展专项资金,优先支持产教融合型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和科学研究、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等项目建设。

3.共建产教融合平台,推进产教融合深度。鼓励和引导优质企业、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以多种形式参与建设开放共享、产学研一体的公共实训基地、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支持校企共建工程师学院、产业学院。支持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教融合职教集团,开展项目化、实体化运作。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建立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支持企业在生产区域建立职业教育开放区、学习区、实践区,将企业员工培训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紧密融合,打造一批产教融合示范园区。建设若干个高校+中职+企业+研究院新型综合体,培育一批规范化的产教融合服务组织,精准服务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建立西部职教基地供需对接大数据平台,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打造覆盖西部职教基地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信息服务、校企对接、教学管理、资源服务等为一体的数字平台

专栏4

永川建成国家级产教融合型城市。

地方政府政策供给增加10%

依托优质企业建立市级及以上示范性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5个,建设工程师学院、产业学院12个。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教联盟5个,建成市级及以上职教集团6个,建成市级及以上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或仿真实习实训基地9个,建成市级及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2家,市级及以上产业学院等办学项目8个。

面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辐射贵州、云南、陕西等西部省域主要产业,建立供需融合大数据平台,适时分析和预测技能需求,促进跨地区技能资源与优势互补,提升跨地区技能需求响应能力。

(五)实施共生行动,产城校景一体建设

1.城校共建共融共生,科学规划空间布局。统筹产业、城市和职业院校布局与结构,在现有职教布局的基础上,坚持城校互动发展、区域资源相对集中的原则,按照东西联动、南北呼应的思路,着力形成城东、城西、城南、城北四大职教片区集群发力的发展新格局。

1 西部职教基地空间结构图

2 西部职教基地2025年用地布局

2.产教共融共生共长,协同促进产城同兴。形成以产聚人兴城,以城留人促产,以校育人优产的共融共生新局面,促进产城同兴。以教兴城,着力推动城市建设提速增值,坚持将职业教育同生产、生活、生态同步规划,使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携手共进,推动精美城市建设。以教促产,建立亲产业的专业布局,着力推动人才质量提升主动适应现代高新技术企业需求,加快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3.生态共建共享共生,产城校景开放互惠。营造职业教育发展良好生态,推动职业院校专业共建、设施共用、师资共享、人才共育。围绕西部职教基地空间布局,构建共享共生的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形成信息”“文化”“服务开放互惠的共生利益链,集产、学、研、文、景、闲一体。按照一校一景”“一校一特原则,统筹推进城区景区校区建设,促进校园景观、校园文化、企业文化与城市景观融为一体。布设职教邻里中心、创意孵化中心、研发中心等配套科研设施,规划形成西部职教基地邻里集核—城市职教片区—职教邻里中心的三级中心体系,加快推进已建成区域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档升级,提高生活服务质量。

专栏5

职教基地布局:城东片区重点布局建设应用型大学和高新技术研发机构,成为高端职教和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地;城西片区重点布局现有职业院校扩建的新校区,以及新引进占地规模较大的职业院校;城南片区重点布局与城市和园区产业紧密相关的智能制造、大数据、新材料、新能源等职业院校,积极发展医疗康养职教综合体;城北片区重点支持现有院校扩大规模,建设文创类、旅游类等规模适度的职业院校完善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及配套设施。

产业布局:城东片区聚焦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形成智慧科技生态城;城西片区助推永川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建设,促进职教基地融入成渝科创走廊;城南片区提供优质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条件,积极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打造集职教、医疗、养生、旅游于一体的职教融合区;城北片区以职教发展带动和促进创新创业,形成人景和谐的特色职教小镇。


3 西部职教基地2025年蓝绿系统与文化体育设施用地

(六)实施赋能行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1.建立健全发展机制,激发科技创新活力。进一步完善柔性引才引智机制,全方位、多层次引进优秀科技人才,促进创新活力。健全收益分配机制,建立科研人员股权激励、科技奖励、薪酬分配制度,以市场价值回报人才创造的价值。探索国有体制、市场运作、技术入股、独立核算的成果转移转化新机制。出台科技创新激励新政策,支持初创期科技企业发展。加大财政资金支持新力度,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2.面向中小微型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服务。支持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研发与应用中心,建设兼具产品研发、工艺开发、技术推广、大师培育功能的技术技能服务平台,培育科研创新团队,重点面向中小微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支持职业院校承接政府有关部门、研究机构、行业企业设立的科技攻关、技术研发项目。

3.共建科技创新平台,推进创新成果转化。鼓励职业院校主动与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共同组建技术创新研究院、产业研究院等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开展协同创新。支持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按照市场化机制建立混合所有制公司,大力提升职业院校的科技研发技术服务能力,所形成的科研成果归高校所有,产品归企业所有。将成果转化成效作为职业院校评价、项目评价和人才评价的重要内容。

4.精准服务乡村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发展。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瞄准乡村产业发展需求,建立一批示范性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提供全产业链技术培训服务及技术支持,政校企合作打造一批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示范点。建立农业+文化+旅游+康养+电商融通发展的产业集群孵化器,培养引领乡村振兴的人才队伍和新型职业农民。立足茶、竹、梨、菌、花产业,注重科技支撑、营销推广,改良品种、提升品质、做强品牌,不断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引导职业院校聚焦乡村振兴、文旅赋能,不断调整优化专业布局,建立契合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需求的专业体系。

专栏6

建设高层次科研创新平台不少于10个。

建成科技创新团队不少于5个。

技术服务产值年增长率不低于10%

科技成果转化不少于150个,技术服务促进企业产值年增长率10%

(七)实施匠师行动,提档教师队伍建设

1.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提档师资生态环境。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和长效化,严格惩戒师德失范行为,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支持并积极争取扩大学校用人自主权,在招聘计划、岗位设置、招聘条件、招聘方式等方面推行备案制。对承担国家和市级重大项目的教师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制等分配形式。建立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的奖励机制。完善人才子女入学、配偶就业、购房优惠等配套政策,支持院校修建户型适中、质量优良的人才房,让教师安居、安心、安教。探索建设科技园区、创业基地、社区管理、公共空间和商业配套于一体的高品质人才社区建设项目,提升西部职教基地师资生态环境。

2.汇聚职业教育英才,提档师资育人质量。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智能制造产业和民生工程产业,引进一批技能领军人才。实施巴渝匠师职教高层次人才引育专项计划,围绕重点院校、重点专业群、思政教育、职教研究领域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型人才。提升教师双师素质,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支持建设一批市级职教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打造一批德艺(技)双馨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支持校企共建示范性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实施双千双师交流计划、双导师特聘计划,推动企业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在校企之间双向流动。

3.共建混编教师团队,提档师资共享效能。搭建西部职教基地优质师资共享平台,遴选一批行业专家、企业骨干、学校优秀教师进入共享平台。加大共享平台教师绩效分配激励力度,完善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对入库专家及教师给予一定的课时补贴,在科研项目申报、评优评奖方面予以优先。探索多元化师资队伍建设标准,以多元联合模式打造高质量职教师资队伍,鼓励企业高技术人才深度参与教育教学、人才培养、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等环节,加快产业教授标准建设。

专栏7

职业院校师生比达到18:1

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不少于60%

市级及以上职教名师2名、名校长工作室2个、教学创新团队8个。

市级及以上技能大师不少于30人。

市级及以上重庆英才等拔尖创新人才不少于50人。

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不少于30%

(八)实施开放行动,增强示范引领能力

1.搭建思想交流平台,致力职教理论创新。成立西部职教基地研究院,设立中国职教学会新经济应用技术推广中心,中国职教学会技能型社会论坛永久落户西部职教基地,积极举办西部职教高峰论坛,促进职业教育研究、活跃职业教育思想以理论成果促进职教改革,以职教改革孕育创新职教理论,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性典型经验和案例成果,引领职业教育发展。

2.整合优质办学资源,促进区域协作联动。继续开展鲁渝协作,支持与山东高校共建、共享资源和人才供给跨区域支撑。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合作品牌,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教活动周,举办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论坛,实施双十佳职业院校强强合作旗舰计划。发挥重庆职业教育在西部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增强职业教育服务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能力,推动组建长江经济带职业教育发展联盟,协同培养服务绿色产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落实一区两群职教发展要求,支持高职专科院校与区县职教中心深度合作,以办学点、研究所、人才培养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形式开展联合人才培养、技术攻关和社会服务;探索城乡职业教育资源互通、供需对接的协作模式。

3.突出专业特色优势,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组建西部职教基地-东盟职业教育国际联盟,组建中国-老挝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职业院校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创设国际工匠学院,招收国际学生。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优质教育资源,开发符合国情、国际开放的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和协同创新模式。支持职业院校联合智能制造、智慧建造、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电子商务等行业,研制行业技术标准和教学标准,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支持建设国际化在线开放课程,设置中文+技能国际培训课程,开展技能提升培训。鼓励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鲁班工坊,开展海外人才培训;在职教发达国家建立教师海外研修中心,选派一批人员赴海外研修。充分运用好重庆市政府市长奖学金丝路项目,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技能人才培训,为其他国家提供优质职业教育。

专栏8

每年举办技能型社会、西部职教高峰论坛等论坛活动3-4

每年产生可复制、可推广引领职业教育发展的示范性典型经验和案例成果不少于12项。

跨区域职教联盟以专题化研究项目为支撑,提升跨区域协作能力,贡献职教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建立教师海外研修中心3-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鲁班工坊2-3个。

在工程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等领域加强与俄罗斯交流合作,引进和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培养与认证体系,发展适应西部职教基地的职业教育。

开展国际员工培训达到1000人次。

研制行业技术标准和教学标准10个。

建设国际化在线开放课程50门,中文+技能国际培训课程30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永川区人民政府统筹,推动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高度参与建设西部职教基地。建立校地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综合协调职业院校实施建设规划,研究审议重大政策、重要任务、重点项目和年度工作安排。各院校全力做好领域内任务的组织领导和推进实施工作。健全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永川区人民政府定期邀请市级相关部门召开工作推进会,通报西部职教基地建设发展情况,研究发展重大问题。永川区相关职能部门、职业院校按照各自职责,建立常态化的工作推进机制。

(二)强化政策供给

争取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教委、市财政局等市级部门在用地、招生、经费等方面给予西部职教基地政策支持。研究制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跨区域贯通培养管理办法、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清单,形成全面支撑西部职教基地建设和引领改革的制度体系,激发职业院校的办学活力。整合教育资源,发挥高水平职业院校带头示范作用,引导职业院校和应用本科院校建立健全现代职业学校制度。

(三)加大经费投入

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积极争取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校改善办学条件。永川区人民政府对职业院校以奖励性经费支持。争取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等市级部门对职业院校以项目经费支持。进一步完善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探索建立基于专业大类的职业教育差异化生均拨款办法,逐步提高职业院校生均拨款标准。鼓励高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落实高校财务管理的主体责任,强化经费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营造良好氛围

构建政府、学校、园区、企业、行业、社会六位一体的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格局,引导公众尊重劳动,崇尚劳动,重视职业教育,树立正确的求学观、择业观、成才观。大力宣传技能型社会产教融合典型经验和创新型人才、技术技能人才、高素质劳动者的先进事迹,不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推动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发挥职业教育智库作用,总结推广经验、模式、案例和优秀典型,塑造一批形式多样的职业教育宣传品牌。凝聚学校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企业重视参与人才培养的普遍共识,形成全社会充分理解、大力支持、深度参与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附件1.永川区任务清单

2.职业院校任务清单

附件1


永川区任务清单


序号

任务内容

牵头单位

1

支持重庆文理学院申硕建大

永川高新区管委会

2

高起点创建重庆技术大学

永川高新区管委会

3

职业教育综合用地面积达20平方公里

规划自然资源局

4

应用型大学3所;职业教育本科院校1所;职业教育专科院校10所;中职学校5

永川高新区管委会

5

职教学生规模达到20万人以上

永川高新区管委会

6

创建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创意大赛、智能汽车创新大赛、传统绝技绝艺创新大赛、永川秀芽中华茶艺大赛等10个品牌赛事

人力社保

7

中职教育与普通教育比例4.5:5.5

区教委

8

建设劳动教育基地不少于5个、职业启蒙基地不少于5

区教委

9

建设社区学院、市民学院不少于8

永川高新区管委会

10

建设老年教育示范校(基地)不少于10

永川高新区管委会

11

永川建成国家级产教融合型城市

区发展改革委

12

建成市级及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2

区发展改革委

13

依托优质企业建立市级及以上示范性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5

区发展改革委

14

建设工程师学院、产业学院12

区发展改革委

15

建立供需融合大数据平台

区发展改革委

16

建设高层次科研创新平台不少于10

区科技局

17

建成科技创新团队不少于5

区科技局

18

技术服务产值年增长率不低于10%

区科技局

19

科技成果转化不少于150个,技术服务促进企业产值年增长率10%

区科技局

20

每年举办技能型社会、西部职教高峰论坛等论坛活动3-4

永川高新区管委会

附件2


职业院校任务清单


序号

任务内容

责任单位

1

建设三全育人典型学校2所以上

各职业院校

2

建设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团队5个,建设思想政治课示范课堂15

各职业院校

3

建设特色德育案例5个、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思政教育案例20

各职业院校

4

建设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各职业院校

5

重庆文理学院2021年成为硕士授权单位,2030年前更名为大学

重庆文理学院

6

国家双高计划学校1所,专业群2

各高职院校

7

国家双优计划学校2所,专业4

各中职院校

8

国家级课程20门,市级课程100

各职业院校

9

国家规划教材15种,市级优秀教材30

各职业院校

10

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等国际国内权威赛事获奖不少于60

各职业院校

11

每年培养工程师不少于500名,能够到其他职业院校从事工程师培养的老师至少30

各职业院校

12

课堂革命典型案例20个,国家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不少于10

各职业院校

13

中职-高职(3+2)贯通培养比例不少于60%,高职-本科(3+2)贯通培养比例不少于10%

各职业院校

14

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教联盟5个,建成市级及以上职教集团6

各职业院校

15

建成市级及以上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或仿真实习实训基地9

各职业院校

16

市级及以上产业学院等办学项目8

各职业院校

17

职业院校师生比达到18:1

各职业院校

18

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不少于60%

各职业院校

19

市级及以上职教名师2

各职业院校

20

市级及以上名校长工作室2

各职业院校

21

市级及以上教学创新团队8

各职业院校

22

市级及以上技能大师不少于30

各职业院校

23

市级及以上重庆英才等拔尖创新人才不少于50

各职业院校

24

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不少于30%

各职业院校

25

每年产生可复制、可推广引领职业教育发展的示范性典型经验和案例成果不少于12

各职业院校

26

建立教师海外研修中心3-4

各职业院校

27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鲁班工坊2-3

各职业院校

28

开展国际员工培训达到1000人次

各职业院校

29

研制行业技术标准和教学标准10

各职业院校

30

建设国际化在线开放课程50门,中文+技能国际培训课程30

各职业院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便民地图
公开信箱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